北海道特集

北海道纪行(5):札幌小记

2012.5.25

夜泊札幌,昼行他城,脑海中零零散散地拼接着札幌的百态万象。

札幌市中心布局简洁,棋盘街道,横平竖直,即使是初来乍到,走几圈也就熟了。

走过市中心的很多条街道都可以看到一座红砖建筑,波澜不惊地卧于一群现代建筑之间,那就是旧日的北海道政府公署。1869年,伴随着北海道开拓使的设立,近代意义的北海道开拓拉开了帷幕,在随后的不到20年间,历经开拓史废止、撤县立道等行政变革,北海道政府雏形渐成,红砖楼也便应运而生。听说红砖楼于1888年竣工,采美式新巴洛克风格,遍体由250万块细砖依法式砌法排列筑成。其实,明治色彩浓郁的洋风建筑在日本并不少见,但札幌红砖楼的建成则标志着明治新思潮吹向了北国的这片高天厚土,同时也为19世纪风云变幻的日本历史划下了浓重的一笔。

今日的红砖楼仍然保持着旧时风貌,只是事过境迁,百年风雨之后,札幌早已发展成拥有近200万人口的现代化都市,再也不是当年的一抔荒土尽天涯了。在我看来,这建筑有两个妙处,使她俨然成了札幌的灵魂。一是在一群现代建筑间,她的存在竟然一点不令人感觉突兀,相反地,为这座城市平添了一份弥足珍贵的厚重感,提醒人们记住那段惊心动魄却也甘苦共生的拓荒岁月。二是她的无处不在。任或余光一瞥,又或迎面而来,绕过几处街道,都会不知不觉地碰到她,慢慢地,再遇见她时会觉得亲切并且理所当然。红砖楼的如影随形让我突然领悟她与整座城市是多么密不可分。而至于是红砖楼造就了这座城市,还是这座城市造就出了红砖楼,我说不清楚。

走过北海道的几个城市,没见过太多的年轻人,甚或见不到太多的人,与此相比,札幌就显得热闹了许多。据说北海道的年轻人大多工作、生活在札幌,年轻人多了,城市也便年轻和活泼起来。

薄野,位于市中心偏南部的薄野车站附近,是札幌著名的不夜街。为着体验一份札幌的热闹,同伴和我约好来这里吃晚餐。我们进了一家能吃到烤虾夷鹿肉的店子,邻桌吃饭的客人很是热情,听说我们从中国来,你一言我一语长长短短问了一串,并为我们拍照留念,当我们问及他们桌上那道红红绿绿的菜叫什么也想点来试试时,其中一位大叔略带自豪地脱口而出:“这个可不上菜谱,我们是常客,特供的!”哈哈,好一位北海道大叔,直爽得可爱。

走在薄野,在人群中碰撞,竟是摩肩接踵了。那街上灯红酒绿的光景颇有复古的味道,伴着不知从哪里流出的日本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的说唱音乐,倒是十分的应时应景。临近午夜,这里却恍如白昼,三三两两地,会有俊男俏女时不时从身边走过,他们嘴里大声说笑着,一股醉气便划将过来,酒酣胸胆尚开张,这也许是一种年轻的味道吧?我却突然觉得陌生。

大丸、PaseoApiaParco狸小路、地下街、二条市场……札幌适合消费和娱乐的地方比比皆是。品牌门店鳞次栉比,商品种类繁多,而且相对集中,彼此间步行可达,能够满足扫货一族短时间突击的需求。其实,即使来不及提前做功课,单是随便逛逛也能有所收获,我想这也是札幌让游人感到舒服自在的地方吧。我在随意游逛中敛了一批药妆入囊,发现与其他店铺相比,札幌本地品牌的药妆连锁店不仅货品看着新鲜齐全,折扣也更多更实惠。其实不仅药妆店,札幌的街头巷尾还有很多当地品牌的便利店,货架上时不时能发现新鲜的北海道特色食品,价格似乎也更优惠些。

北海道素来以盛产各类丰美食材著称,而札幌则荟萃了北海道各地的美食。新鲜的寿司、浓滑的拉面、独具特色的成吉思汗烤肉,还有热辣的汤咖喱、冰甜的蛋筒……来到札幌,任凭怎样意志坚定都难抵一道道美味珍馐的味觉诱惑。在札幌啤酒园的凯赛尔大厅,与朋友们一起享用了一顿丰盛的烤肉大餐。据说日本大正时期这里曾是啤酒酿造场,至今那台百年历史的巨型酿酒器仍留在大厅的中央。清水红砖的凯赛尔厅宽敞高阔,磅礴大气,一张张四脚木桌围着啤酒酿造器四面铺张开来,对于开怀畅饮再合适不过。我们到达时,厅内已坐满了食客,朋友聚会,家人共餐,觥筹交错,好不热闹。菜被陆续地端上桌来,精致而不失豪放,当地取材的肥美羔羊肉在仿着北海道形状的烤铛上嘶嘶作响热香扑鼻,叫人怎能不垂涎欲滴。谁说日本菜吃着不能过瘾尽兴,在这个豪爽的日本北方城市里,凭你大口吃肉大碗喝酒大快朵颐大饱口福。

    如果说北海道各地景色多姿,民风独特,那么札幌应是集各地风情于一身的北海道万花筒了。角度变换,会看到不同画面,读出别样表情,这里的楼宇不算最高,街道不算最繁华,但就是北方城市那股子硬朗中迷离微透的冰雪风骨,惹得人欲罢而不能。